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雙草醚進今年來成為水稻天防治雜草的一種非常普遍藥劑,收到很多農戶的青睞,針對水稻田雜草抗性越來越大,雙草醚的未來發展前景打的怎樣?
雙草醚是日本組合化學株式會社開發的一種嘧啶苯甲酸類除草劑,又名雙嘧草醚。這是一種高活性的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易于被雜草的莖葉吸收,傳導致全株,抑制三種氨基酸的合成轉化,從而殺死雜草。在農田生態系統中,除水稻、部分莎草以外的其他植物對其均表現一定程度的敏感。
雙草醚能有效防治水田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大部分闊葉雜草以及部分莎草。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針對莎草科和闊葉草混配相應藥劑提高防效。同時,雙草醚對千金子防效較差,也需根據田間千金子的發生情況選擇使用氰氟草酯。
畝用100g/L雙草醚20-30mL,在水稻5葉期,稗草2-7葉期,田間均勻噴霧,能有效安全防除田間雜草。
4.1嚴格控制施用期,嚴格控制施用量
由于雙草醚的極高活性,必須嚴格控制施用期。無論粳稻還是秈稻品種都要控制在5葉期以后施用。雖然有些廠家宣稱加入特別助劑后,雙草醚可在3葉期(苗期)使用,但是這種推廣方式還缺乏足夠的驗證。在5葉期后,水稻對雙草醚的降解能力顯著增強,安全性大大提高。100g/L雙草醚的推薦畝用量在20mL-30mL。由于雙草醚與二氯喹啉酸有復合抗性,某些地區實際應用量在30mL-40mL。但是,對于沒有使用過的地區,應遵循先試驗后推廣的原則,謹慎小心求證,施用量不宜過大。
4.2雙草醚對不同水稻品種的選擇性存在差異
雙草醚對不同的水稻品種存在選擇差異。雙草醚對水稻不同品種及不同葉期的安全性差異主要由植物體內重要代謝酶GST的代謝能力差異造成的。這種差異表現為秈稻、雜交稻、粳稻(糯稻)對雙草醚的敏感度依次遞增。在應用中,無論秈稻、粳稻三葉期一心前使用都會有褪綠現象。三葉一心后使用,秈稻安全,而粳稻必須在五葉期以后使用。在田間苗弱、溫差驟變的、施用量偏高的情況下,施用3d會出現褪綠現象,一般在10d-15d即可返青。在推廣指導中,需要結合地區的種植品種調整合適的劑量及施用期。
4.3注意溫度變化
雙草醚的適宜施用的溫度范圍在15度-35度之間。在適宜溫度區間內,雙草醚對雜草的防效隨溫度升高呈線性增加,安全性也越好。在溫度低于15度的情況下,雙草醚的防效表現不穩定。同時水稻生理代謝水平的降低,增加了藥害的發生概率。當連續出現35度以上高溫的情況下施藥,也易出藥害。南方地區,尤其是在長江中下游稻區,早稻用藥時期氣溫變化較大,使用時要注意氣溫變化,推廣要謹慎。
雙草醚的自然降解也與溫度有關,隨著溫度的增加雙草醚的降解速率增加,半衰期縮短。溫度每升高10度,雙草醚的水解速率提高1.6倍。因此,雙草醚的貯存應避免高溫。高溫下施用雙草醚雖有利于藥效發揮,也可能會縮短其藥效期,降低防效。
現在水稻直播田間的雜草抗性逐年增大,特別是抗性稗草,幾乎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除了我們常說的一封,二殺,三補外,真正的能一次性解決問題的化學成分沒有。而雙草醚從整體特性和價格比較來說,是農戶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