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综合资源,亚洲、欧美、都市、激情、校园、乱伦,憨豆网现在改名叫啥,一级黄色日逼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1165-39-5 > 1165-39-5 / 黃曲霉毒素G1有毒嗎?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1165-39-5 / 黃曲霉毒素G1有毒嗎?

基本信息【1】

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生的代謝產物,在紫外光下產生黃綠色熒光的物質之一。無色結晶,存在量僅次于黃曲霉毒素B1,其毒性及致癌性極強。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正己烷、石油醚及乙醚中。耐熱,一般在烹調加工的溫度下破壞很少。在280℃時,發生裂解,其毒性被破壞,在加氫氧化鈉的堿性條件下,黃曲霉毒素G1的內酯環破壞,形成香豆素鈉鹽,該鈉鹽溶于水,故可通過水洗予以去除,但加堿需足夠的數量。

標準、法規和建議【2】

美國法規(CFRUS* 40(264),455,1981):

此種廢料的焚化破壞和清除效率要求達到99.99%。1981年7月22日生效。

美國法規(CFRUS* 40(261),358,1981):

含有黃曲霉素的固體廢物,應列為有害廢料處理。1980年1l月19日生效。制造商應根據經濟開發署的法規保證堅果、糧食以及制作糕點的原料的質量,此類物質易為黃曲霉素所污染。

聯邦德國法規:

食物中最高限值

特定農作物(堅果,種子及其制品):10ug/kg。

毒性【3】

黃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是由黃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產生的主要次級代謝產物之一,其毒性僅次于AFB1,是一種對肺臟具有明顯致癌性的物質,能夠引起小鼠肝、腎和鮭魚肝臟腫瘤的發生。有研究表明,它比AFB1 具有更強的誘發腎臟腫瘤的潛力。它是我國太行山南部食管癌、肺癌高發區(如河北省磁縣)居民飲食中的主要污染真菌毒素之一,其檢出率和含量均相當高。

黃曲霉毒素中毒是畜禽常見的毒霉飼料中毒,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菌的代謝產物,由此毒素引起中毒稱黃曲霉毒素中毒。黃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并具有嚴重危害性的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主要侵害肝臟,導致以出血、消化功能障礙和神經癥狀為特征,具有致癌作用。病牛多呈慢性經過。

成年牛、奶牛發生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較少,偶有發生的也多是慢性經過。犢牛發病后生長發育緩慢,營養不良,被毛粗亂、逆立多無光澤.鼻鏡干裂。病初食欲不振.后期廢絕,反芻停止。耳尖震顫、磨牙、呻吟、有腹痛表現;無目的地徘徊、不安。角膜混濁,出現一側或兩側眼睛失明。伴發中度間歇性腹瀉,排泄混有血液凝塊的黏液樣軟便,嚴重的常導致脫肛,最后昏迷而死亡。成年牛的癥狀遠較犢牛為輕。泌乳牛除泌乳性能降低或停止外,妊娠母牛還發生早產或流產,個別病牛還出現神經癥狀,如驚恐、轉圈運動等。

治療

1. 早發現,早治療,效果較好。發現有輕微黃曲霉毒素中毒要立刻停喂霉變飼料,給予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易于消化的青綠飼料,減少或不喂飼含有脂肪過多的飼料。通常只要加強護理,對輕型病牛可較快恢復。

2. 對中毒奶牛應立即停喂霉敗飼料或可疑飼料,多給易消化的青綠飼料,一般輕癥病牛不治療過幾天即能康復,對重癥病牛,應及時投服硫酸鎂500~1000g或人工鹽300g,加水溶解,一次灌服。

3. 5%葡萄糖溶液1500mL,20%葡萄糖酸鈣溶液500mL,加維生素C 1g,1次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注2天即可痊愈。

4. 心臟衰弱病例,皮下注射或肌內注射強心劑(20%安鈉咖lOmL等)。為了控制繼發性感染.酌情應用生理鹽水1000ML,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一次靜脈注射。但切忌用磺胺類藥物。

5. 內服植物油(豆油)500~1000mL,熬開候溫一次內服。

6.多喂給青綠飼料、青貯飼料。

7.用綠豆300g、鹽20g、水2500mL。煮成綠豆湯后讓病牛自飲。

預防【4】

預防關鍵在于做好飼料的防霉和有毒飼料的去毒兩個環節性工作。防霉和去毒又應以防霉為主。飼料防霉的根本措施是破壞霉敗的因素,如溫度和相對濕度等。在谷物收割和脫粒過程中,勿遭雨淋,并防止在場上發熱發霉.做到充分通風,晾曬.使之迅速干燥(達到谷粒13%、玉米12.5%、花生仁8%以下的安全水分含量),便可防止發霉并產毒。為了防止谷類飼料在貯藏過程中霉變,可試用化學熏蒸法、熏蒸劑可應用福爾馬林、環氧乙烷、過氧乙酸、二氯乙烷和溴甲烷等多種。若飼料已被黃曲霉菌等輕度污染,宜用福爾馬林熏蒸(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5mL、高錳酸鉀25g加水12.5L混合),或用過氧乙酸噴霧法(每立方米用5%過氧乙酸液2.5mL噴霧),均有抑制黃曲霉菌生長發育作用。

目前對有毒飼料的去毒方法較多,其中首選的為堿煉法。如用0.1%漂白粉水溶液浸泡,使其毒素結構中的內酯環被破壞,形成香豆素鈉鹽(不呈現藍紫色熒光即無毒素存在),可溶于水,再用水沖洗除掉。廣西獸醫研究所研究確認的去毒法有物理吸附法,使用白陶土或活性炭吸附劑效果較好。

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方法【5】

薄層色譜法:

薄層色譜法(TLC)法是測定黃曲霉毒素的經典方法,足我同測定食品及飼料中AFBI的標準方法之一(GB/T5009.23一1996)。其原理是將樣品經過提取、柱層析、洗脫、濃縮、薄層分離后,在波長365nm紫外光下黃曲霉毒素Gl產生黃綠色熒光,并根據其在薄層上顯示的最低檢m量來確定其含量,是一種半定量檢測技術。TLC有單向展開法和雙向展開法,其中,雙向展開法能進一步除去樣品的雜質,提高靈敏度。TLC法由于設備簡單,易于普及,所以同內外仍在使用,但由于該法樣品前處理煩瑣,且提取和凈化效果不夠理想,提取液中雜質較多,因而在展開時影響斑點的熒光強度,雙向展開法雖然避免了雜質干擾,但增加了操作步驟和時間。TLC法較適合于對黃曲霉毒素的定性檢測,是研究黃曲霉毒素初期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參考文獻

[1] 糧食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糧食大辭典,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12,第215

[2] 國家環境保護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 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環境,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99頁

[3] 張祥宏, 張振東, 譚少波, 等. 磁縣酸菜湯的霉菌培養和霉菌毒素檢測[J],河北醫學院學報, 1984, (5): 42-44.

[4] 傅勝才,段洪峰主編;武深樹,傅勝才,伍遠安叢書主編,規模養牛場疾病防控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0,第308頁

[5] 馮艷忠主編,科研專著 霉菌毒素對豬危害及生物降解法研究,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9,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