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嗎替麥考酚酯(MMF)為抗細胞增殖類免疫抑制劑,屬于麥考酚酸(MPA)的前體藥物,它在胃內迅速水解轉化為MPA,作用于次黃嘌呤單核苷酸脫氫酶(IMPDH),抑制鳥嘌呤的經典合成途徑,從而抑制T、B淋巴細胞的增殖,弱化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排斥反應。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文件中,MPA類藥物的治療指數為2,屬于窄治療指數藥物(NTIDs)。MPA類藥物也列在加拿大DrugBank數據庫的NTIDs目錄內。歐洲器官移植協會(ESOT)認為,器官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MPA類藥物、環孢素、他克莫司、西羅莫司和依維莫司等都屬于NTIDs。
MMF主要用于預防接受同種異體腎臟/肝臟移植的患者發生器官排斥反應。它是器官移植經典三聯方案中的基石藥物,也是我國器官移植患者的醫保用藥。器官移植受者是一個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特殊群體,對他們而言,移植相當于“新生”,移植器官彌足珍貴,現階段約55萬透析患者需要行腎移植手術,而每年進行的腎移植手術量僅1萬例左右。另一方面,移植物的10年存活率一直在60%左右徘徊,而免疫抑制劑的療效、安全性及其合理使用關系到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長期存活,因此,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應科學、合理,容不得半點差錯。
國內外權威指南,包括美國《2009版KDIGO指南:腎移植受者護理臨床實踐》、《中國腎移植免疫抑制治療指南(2016)》和歐盟《2018版EAU指南:腎移植》均推薦MMF作為器官移植術后的一線免疫抑制維持治療方案的基礎用藥之一。
對MMF或MPA過敏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禁用。免疫抑制劑會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促進淋巴瘤和其他腫瘤的發生。只有對免疫抑制治療和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才可以使用本藥品,患者應在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和實驗室人員及可支持的醫療條件下接受本藥品的治療。負責患者長期隨訪的醫師應掌握患者的全面信息,以便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隨訪。
MMF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其暴露水平與排斥反應和毒副作用相關。在如今精準醫療及個體化治療時代,“Onedosagefitsall”已經不適用于移植受者。APOMYGRE研究顯示,濃度控制組(調整濃度達到40mg·h·L-1)移植1年后急性排斥反應(BPAR)顯著降低;FDCC試驗的數據顯示,第3天MPA-AUC與移植后第1個月BPAR(P=0.009)和第1年BPAR(P=0.006)發生率呈顯著負相關。Opticepet研究顯示:接受他克莫司治療的590例患者中,MPA-C0>1.6μg/mL組BPAR發生率較低。一項納入125個腎移植受者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MPA暴露量的谷濃度中位值增加1mg/mL,將明顯增加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腹瀉與病毒感染的概率。而且MPA的暴露會受到性別,種族,體重及肝、腎功能和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因此,國內外指南如《羅馬共識》《KDIGO指南》及《中國腎移植免疫抑制治療指南(2016版)》均推薦對MMF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MMF在胃內迅速水解為MPA,代謝產物為酚化葡萄糖醛麥考酚酸(MPAG),MPAG可通過肝腸循環再次進入消化道并轉換為MPA。由于可能的藥物相互作用,會影響本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部分藥物與本品應謹慎合用。
①DNA聚合酶抑制劑(阿昔洛韋和更昔洛韋):本品和阿昔洛韋/更昔洛韋聯合給藥時,MPAG和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的血漿濃度均較單獨用藥時有所升高。
②抗酸藥和質子泵抑制劑(PPI):合并使用抗酸藥或PPI會降低MPA的暴露量。
③螯合劑(消膽胺和司維拉姆):合并使用消膽胺或司維拉姆可使MPA的AUC下降。
④抗生素:利福平及小腸內清除產β-葡萄糖醛酸酶細菌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頭孢菌素、氟喹諾酮和青霉素類)可能會干擾MPAG/MPA的腸肝循環,進一步導致MPA全身暴露減少,合用時可導致本品的血藥濃度降低。
⑤免疫抑制劑:含有本品的聯合免疫抑制方案進行轉換時需謹慎,因為部分藥物可以影響MPA肝腸循環,與環孢素A聯合使用時,可降低本品的血藥濃度,如將環孢素轉換為他克莫司、西羅莫司或貝拉西普,則可以避免干擾MPA的肝腸循環;在肝移植患者中,與他克莫司合用時,會增加他克莫司的暴露,引起其血藥濃度升高。
文章來源
嗎替麥考酚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J].上海醫藥,2020,41(S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