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蘋果公司近日發布《2011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首度承認聯建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報告一經發布,蘋果公司及其代工企業就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知名品牌廠商在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聯建公司于1999年12月建廠,注冊資本1.23億美元,主要生產新型平板顯示器及相關電子零組件、五金配件等相關產品,現有員工1.6萬余人,平均年齡20歲左右。
據調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聯建公司模組五課在作業場所開始使用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劑進行擦拭顯示屏作業。2009年8月初,部分員工出現頭暈、手腳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癥狀。
27歲的賈景川最近又重新回到蘋果公司在華供應商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建”)的工作崗位,盡管工作環境改善了,工作崗位也做了調整,但心中的陰影仍難以消除,身體似乎也沒有恢復到健康狀態。“天氣這么冷,手腳還是出汗,怕冷!”
賈景川說,2009年5月他開始感覺手心容易出汗,渾身沒力氣,腿又酸又痛,睡覺時還會抽筋。“剛開始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導致,6月份聽說有員工癱瘓了,才開始緊張起來。”在接受住院治療后,賈景川被鑒定為傷殘十級。
蘇州第五人民醫院職業病科主任醫師劉杰介紹說,正己烷屬于有機溶劑,是國家限制使用的化學品之一。正己烷中毒會引起周圍神經損傷,導致四肢麻木,感覺異常,嚴重的會導致四肢運動神經受損,肌肉萎縮。
正己烷的特點是易揮發,很快去除污漬,保留光潔度,且成本低。賈景川告訴記者,“使用酒精的良品率只能有50%-60%,而使用正己烷的良品率能達到96%。”賈景川說。
蘋果公司近期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0年12月25日的3個月內,蘋果公司實現凈利潤60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其中iPhone銷售1624萬部,同比增長86%,新上市的iPad也售出733萬部。
對于137名工人中毒事件,蘋果公司亞太區新聞發言人黃昱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蘋果公司對供應商的生產工藝或材料使用上都在做進一步管理,同時,公司也希望每年發布的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能如實、誠懇地向公眾披露公司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據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立昇介紹,公司于2009年7月28日停止使用正己烷,同時為員工配備了防護有機溶劑危害的個人用品,對模組五課車間加強整體通風和增加新風量,對擦拭崗位加裝了局部通風裝置。
記者在車間看到,192個擦拭工位已全部安裝上喇叭形吸風罩。此外,當時的駐廠最高主管楊瑞祥也因“沒有告知員工,沒有完善工廠工作環境,違法使用正己烷”等原因離職。
業內人士表示,蘋果公司在追求產能擴張和經營利潤的同時,不應以污染環境和人員健康作為代價。
上海律協信息網絡及高新技術法律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劉春泉指出,知名品牌廠商和渠道商應該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對供貨商也應進行努力監督和約束,比如在合同中加入反商業賄賂、禁止童工,以及要求執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和員工保障等條款。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則表示:“雖然這是一份遲來的確認,但蘋果最終承認工人是在為其生產產品的過程中受毒害,環保組織對于這份報告表示歡迎。”
事件發生后,蘇州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各相關部門一直密切跟蹤事態發展,督導企業全面整改職業危害隱患,開展員工體檢、診療、康復、工傷鑒定等工作,依法對企業實施行政處罰。截至目前,住院治療的員工已全部康復出院。
賈景川說,希望蘋果能站出來,向我們做出道歉,第二我們希望蘋果能夠和他的代工企業一起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能對我們后續問題做一些保障性的工作。(記者朱旭東 劉巍巍 龔雯 高少華 孫偉麗)
擴展閱讀:
正己烷是一種揮發性液體,其揮發速度快于酒精。常用于清潔某些制造工序使用的零部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擦拭效果優于酒精,可以降低次品率,但是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致周圍神經源性損害。
正己烷是一種清洗劑,常用于電子行業生產過程中的擦拭清洗作業,暫未列入國家規定的高毒物品目錄。如果員工在密閉空間內長期接觸正己烷,將會出現乏力、肢麻等周圍神經炎癥狀,嚴重的會導致神經元損傷。按照國家規定,企業使用正己烷作業應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
既然明知正己烷對人體有如此大的傷害,為什么還會在無特別的職業防護的情況下使用該有機溶劑呢?上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處的鄔振偉處長告訴記者,還是利潤的誘惑讓企業無暇顧忌員工的健康。鄔振偉說,雖然正己烷和酒精市場價格都差不多,但正己烷比酒精的揮發速度至少要快四五倍,這樣就能大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除此之外,正己烷的去污性好于酒精,一些使用酒精難以擦拭的污漬、油漬,可以通過改用正己烷來解決。
記者也了解到,使用酒精擦拭顯示屏一般良品率僅在60%左右,而使用正己烷,良品率達到了90%以上。如果按照每月生產300萬個計算,提高30%的良品率意味著多增加90萬個合格產品,其利潤將相應增加至少243萬元。
這些利潤跟他們支付給受到職業傷害的員工的醫藥費比起來,還是有利可圖的,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一些企業就會選擇用員工的健康去冒險,這也是職業傷害屢屢發生的根本原因。
曾經有人大代表提出,繼工資及加班費糾紛、欠薪問題之后,職業病問題將成為今后勞務工維權的焦點。事實上,據衛生部2010年4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新發各類職業病18128例。由于現在發布的職業病新發病例數是從覆蓋率僅達10%左右的職業健康監護中發現的,因此實際病例遠遠高于報告數字。有關統計顯示,我國職業危害行業多,每年因職業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達1000億元。
同時有專家指出,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近幾年來,由高科技污染引發的職業危害數正在大幅遞增,就比如這次發生中毒事件的聯建公司。該專家表示,由于高科技產品多在潔凈的空氣、清潔的產房中生產,高科技產業一直給人們以清潔工業的假象。實際上,一些高科技產業使用和排放大量有毒物質,嚴重污染地下水并危害居民生命健康,與傳統工業污染并無兩樣。然而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工對象或生產流程出現的電磁、光、聲等非塵埃性污染,在一般情況下看不見,摸不著,連常規的檢測手段都很難發現,時刻危害人們的身體,使人出現乏力、記憶力衰退、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易激動、脫發、生理紊亂等癥狀。這種傷害是可防不可治的,即使治好了也會留下后遺癥。職業病這種不流血的“漸進式死亡”的危害,遠遠大于礦難、車禍等流血的“立即式死亡”。因此,只有前期預防才是消除職業危害的根本途徑。
信息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