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丁酸又名酪酸,是一種短鏈脂肪酸,它是人腸道上皮細胞的主要營養物質,人體內超過95%的丁酸在結腸內產生和吸收,一定水平的丁酸能夠使結腸細胞保持穩定,從而可防止或抑制癌變,調節腸道菌群失調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抗生素相關性腸炎、急慢性腹瀉等疾病。在動物中,丁酸能夠提高動物的免疫功能,促進動物生長并能影響肉的品質;在反芻動物中,瘤胃中丁酸的產生也與乳品品質密切相關。丁酸屬于脂肪酸,當通過外界食物攝取時,在其到達大腸發揮作用之前就基本被吸收,因此無法在下消化道中發揮益生作用;而丁酸也是大腸中產丁酸細菌的主要代謝物,因此,大腸中產丁酸微生物對機體健康意義重大。
1、影響腸道健康,抑制致病菌的生長腸道作為魚類重要的消化器官,內部細菌種類繁多且數量龐大。正常情況下腸道微生態菌群維持平衡狀態,但內外環境改變可能會導致微生物菌群平衡破壞,致病菌大量繁殖使機體出現病態。丁酸梭菌具有抑制致病菌在腸道內繁殖以及促進有益菌群生長的雙重作用。丁酸梭菌與魚腸道內雙歧桿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共生并促進它們的繁殖,糾正腸道內菌群的紊亂,這在魚的研究中已經證實。丁酸梭菌可以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并黏附在腸上皮細胞上,占據了致病菌的定植位點,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同時減少各種有害代謝物的產生。
2、提高魚蝦體抗病力
魚蝦類的免疫系統是防御外源致病微生物攻擊的重要防線,主要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丁酸梭菌可以激活魚類的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在魷魚的餌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夠提高血清中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M的活性,且酶活性隨著菌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魚的餌料中補充一定量的丁酸梭菌可以顯著提高魚體血液和皮膚黏液中的溶菌酶活性,同時免疫球蛋白M、酸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的表達也明顯增加。
3、抗炎癥作用
結腸粘膜上皮屏障需要依靠丁酸的氧化來維持,腸道中丁酸含量不足或腸道中硫化物的增加抑制了氧化還原系統對丁酸的作用,都會導致炎癥。然而丁酸作為 GPCR 的配體,是 GPR41、GPR43 及 GPR109A 的激動劑,可以通過激活腸上皮細胞的 GPCR 的信號,誘導 Treg 細胞和 T 細胞的分化,促進結腸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抗炎特性。
4、維持水產動物腸道結構的完整
作為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魚類腸道長期暴露于餌料、微生物、病原體和其他有毒物質之中,這些生物和環境壓力可能會破壞腸道結構,導致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并刺激炎癥和免疫系統反應。因此,保持腸道結構和功能的完整對生物的健康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表明,用含丁酸梭菌餌料投喂后的魚腸絨毛較對照組顯著增高,但絨毛密度變化不明顯。在日本對蝦的餌料中補充丁酸梭菌可以增加腸道上皮細胞高度,微絨毛整齊,密集且無壞死的跡象。歐洲鰻鱺的腸道切片圖也顯示,丁酸梭菌處理后的魚體腸道相對于對照組皺襞排列更緊密,皺襞長度均一且數量較多,腸上皮細胞排列也更加緊密。以上研究結果表明,丁酸梭菌能夠維護水生生物腸道結構的完整性。
·腸上皮細胞的能量來源
·增加上皮微絨毛的再生,因此提高絨毛的高度
·抑制細胞凋亡,修復損傷的絨毛細胞組織
·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基因表達,增強腸道屏障功能
·調控免疫細胞,抗炎癥
丁酸對機體的腸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行業替抗的大環境下,作為機體外源補充丁酸的有效途徑之一的丁酸梭菌必然會在替抗中發揮積極作用。近年來,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丁酸梭菌類產品供大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