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樟腦是一種雙環單萜酮類化合物,是我國重要的天然產物,主產于我國臺灣、福建、江西等省份,其生產總量居世界首位。樟腦也可通過松節油主成分α?蒎烯經異構化、酯化、皂化和脫氫等反應制得。樟腦具有興奮、強心、鎮痛、消炎、抗菌、驅蟲和殺蟲等多種生物活性,在醫藥、日化、輕工等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此外,樟腦衍生物還表現出抗腫瘤、抗菌和除草等多種生物活性。磺酰胺類化合物分子結構中含有-SO2-NH-結構,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和除草等生物活性,長期以來受到國內外化學家和藥學家廣泛的關注和研究。(1S)-(+)-10-樟腦磺啞嗪英文名稱:(1S)-(+)-(Camphorylsulfonyl)oxaziridine,CAS號:104322-63-6,分子式:C10H15NO3S,分子量:229.296,本品為白色晶體粉末,密度:1.49g/cm3,沸點:317.6ºCat760mmHg,熔點:172-174°C(lit.),閃點:145.9ºC。
以D?(+)?樟腦磺酸為原料與二氯亞砜反應制得樟腦磺酰氯,后制備樟腦磺酰胺,經分子內成環得到(1S)-(+)-10-樟腦磺啞嗪。合成反應式如下圖:
圖1 (1S)-(+)-10-樟腦磺啞嗪合成反應式
以D?(+)?樟腦磺酸為原料與二氯亞砜反應制得樟腦磺酰氯;樟腦磺酰氯溶于二氯甲烷中;在兩口圓底燒瓶中,分別加入液氨和二氯甲烷,在冰浴條件下,緩慢滴加樟腦磺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完畢后反應1小時,將反應液用飽和食鹽水洗滌,再用10%的鹽酸調節pH至3~4,取上層水溶液,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pH至9~10,用二氯甲烷萃取,無水硫酸鈉干燥,旋干二氯甲烷中,得到N?樟腦磺酰胺,為淺棕色液體。在圓底燒瓶中加入N?樟腦磺酰胺和無水乙醇,加熱至回流后滴加冰乙酸,滴加完畢繼續反應8小時,薄層色譜檢測反應進度,至原料消失停止反應,旋轉蒸發除去溶劑,得粗產物,用硅膠柱層析,流動相為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積比6∶1),分離提純,然后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混合溶液重結晶得到目標化合物(1S)-(+)-10-樟腦磺啞嗪。
[1]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vol.110,p.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