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硫酸銀,白色固體。百度百科上對其介紹為:溶于硝酸,氨水和濃硫酸。那么百科的結(jié)論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否正確呢?其實,在中學(xué)化學(xué)教學(xué)中,對硫酸銀是否溶于酸,是否對氯離子檢驗會產(chǎn)生干擾等,一直是繞不開的問題。正好號主所帶高二學(xué)生最近快學(xué)到難溶電解質(zhì)的電解平衡了(舊人教版選修4),這里就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嘗試通過理論計算解釋這些問題,如有不當(dāng)之處,請指正。以下先列出本文所需要用到的數(shù)據(jù)和結(jié)論:
Ag2SO4的KSP:1.2×10-5;
AgCl的KSP:1.8×10-10;
H2SO4的Ka2:0.012;
配離子[Ag(NH3)2]+的標準穩(wěn)定常數(shù)Kf:1.67×107;
當(dāng)溶液中某種離子濃度小于等于10-5mol/L時,可認為該離子已不存在(沉淀或轉(zhuǎn)化成其它)
A1:較濃的硫酸是不能忽略二級電離的,套用弱酸模型來處理,有C(SO42-)=Ka2=0.012mol/L。(二元弱酸不極稀情況下,其中正鹽酸根離子的濃度幾乎都等于Ka2,證明比較簡單就不放了)在硫酸銀飽和溶液中,C(SO42-)的計算如下
計算得到濃硫酸中C(SO42-)比硫酸銀飽和溶液中略小,所以濃硫酸中Q<Ksp,能溶解。平衡移動的觀點也可以解釋,因濃硫酸中存在二級電離平衡,濃硫酸酸性很強,平衡逆向移動。生成的硫酸氫銀又是可溶的,就逐步溶解了。
百科上可能是據(jù)此推測硫酸銀溶于濃硫酸。然而號主做過實驗,就算用未稀釋的濃硫酸也沒見明顯溶解現(xiàn)象出現(xiàn)。怎么回事呢?我們設(shè)硫酸濃度為18.4mol/L(再濃就不是通常的硫酸溶液了),我們知道濃硫酸中當(dāng)然大量存在的是硫酸分子,但我們就以第一步電離完全,第二步可逆來近似處理,假設(shè)濃硫酸最終溶解了硫酸銀,那么各組分濃度如下:
帶入硫酸的Ka2算出x=18400mol/L,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達到的酸度。因此,硫酸銀可以說基本不溶于濃硫酸。正是因為硫酸中存在較多硫酸氫根離子,平衡就算能逆向移動,也很快達到了新的平衡,宏觀上不會看到持續(xù)的溶解。
A2:這和上面的問題有所不同,因為濃硝酸中并沒有高濃度的HSO4-。在硫酸銀飽和溶液中,HSO4-濃度極小,可將氫離子濃度用10-7代入硫酸的Ka2,算出才為1.44×10-7mol/L。假設(shè)濃硝酸最終溶解了硫酸銀,那么各組分濃度如下:
算出終態(tài)下x=14.4mol/L,而濃硝酸的濃度可以為16mol/L,因此硫酸銀理論上可溶于足夠濃的硝酸。當(dāng)然稀硝酸的氫離子濃度達不到那么大,所以硫酸銀不溶于稀硝酸。
A3:首先我們加入的試劑為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硝酸提供一個酸性環(huán)境,主要是排除碳酸根離子。配置時用的也是稀硝酸而不是濃硝酸。根據(jù)上面一問的結(jié)論,硫酸銀不溶于稀硝酸,那么SO42-是否會對Cl-的檢驗產(chǎn)生干擾?
其實,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已經(jīng)不知不覺走入了誤區(qū)。殊不知,待測液中各離子的濃度多少,以及我們檢驗的操作對實驗也是有重要影響的!假設(shè)我們用中學(xué)常見濃度0.1mol/L的AgNO3溶液來配檢測試劑,操作中一般在待測液(2mL左右)中滴入2滴左右的酸化硝酸銀。
那么所得溶液中,C(Ag+)濃度約為5×10-3mol/L,對于AgCl來說此時溶液中Cl-的最大濃度為:
Ksp/C(Ag+)=1.8×10-10/(5×10-3)=3.8×10-8mol/L,
而SO42-的最大濃度為
Ksp/C(Ag+)2=1.2×10-5/(5×10-3)2=0.48mol/L。
對于常見濃度0.1mol/L的SO42-和Cl-混合溶液來說,加入兩滴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Cl-已經(jīng)大量析出白色沉淀了,而SO42-還沒開始沉淀。當(dāng)然如果持續(xù),大量加入酸化的硝酸銀溶液,SO42-也會沉淀。但誰做離子檢驗會這么玩?首先硝酸銀不貴嗎?而且在滴2滴看到大量白色沉淀后,還要再繼續(xù)加一大堆硝酸銀溶液去不得不考慮SO42-的干擾嗎?還需要為了排除SO42-干擾,特意用濃硝酸配硝酸銀溶液嗎?
所以依據(jù)Q2和Q3,我們得出的結(jié)論是:SO42-在的話遇到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銀,一定會產(chǎn)生沉淀。但在實際操作中,當(dāng)只要中學(xué)常規(guī)的Cl-和SO42-在一個數(shù)量級上(或者SO42不要比Cl-多得離譜),就不影響檢驗。
A4:如果在室溫下,1L氨水中溶解0.05molAg2SO4(s),氨水的最低濃度為多少?
該反應(yīng)平衡數(shù):
K=Kf[Ag(NH3)2]+×Ksp(Ag2SO4)
=0.12×0.05/x4
解得x=6.22×10-4mol/L,由于轉(zhuǎn)化還需要消耗NH3 0.2mol/L,所以總共氨水的最低濃度為0.20062mol/L。
其實,用類似的方法還可以算出,在0.1molAgCl中加氨水溶解,氨水所需的最低濃度也只有2.0mol/L,AgCl就轉(zhuǎn)化了。要知道濃氨水的濃度可達13mol/L以上呢。銀鹽沉淀一般在氨水中都能溶解,要論吸引銀離子,氨分子的配位能力看來比那些個陰離子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