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6.09。無色液體,光照聚合后有色。熔點-100℃(或-93℃),沸點72~73℃,相對密度0.932,閃點(封杯)-8℃。與醇、醚混溶,溶于水。LD502.92g/kg(鼠口服)。制法:以汞鹽為催化劑,由乙炔與乙酸發生加成反應而得。用途:作橡膠、塑料、片基及油漆的單體原料。乙酸乙烯酯(VAc) 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乙烯醇(PVA)、 VAc-乙烯共聚乳液(VAE) 或共聚樹脂(EVA) 、縮醛樹脂等衍生物。
目前,我國 VAc 的生產主要采用電石乙炔法、 天然氣乙炔法和乙烯氣相法 3 種。由于我國具有煤炭資源豐富、石油資源相對貧乏的能源結構, 而電石資源比較豐富, 因此決定了我國 VAc生產主要以乙炔法為主。乙烯法是乙烯、 乙酸和氯在鈀鹽的作用下生成 VAc 的方法,也分為液相法和氣相法兩種。液相法對設備和管道的腐蝕嚴重,目前已不采用。乙炔法是在液相或氣相下使乙炔和乙酸在催化劑作用下進行反應生成 VAc 的方法,按反應相態分為乙炔液相法和乙炔氣相法。乙炔法依原料來源不同又為分電石乙炔法與天然氣乙炔法。電石乙炔法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工業化,原料乙炔由電石制備而來,然后和乙酸在乙 酸 鋅-活性炭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VAc。副反應主要生成乙醛、 二乙酸亞乙酯、 丙酮、丁烯醛等。工業上采用的反應器型式有用顆粒狀活性炭催化劑的固定床和用粉狀活性炭催化劑的流化床,而后者更適合大規模生產。美國Borden 公司于 1962 年建成了天然氣乙炔氣相法生產 VAc 的工廠,生產方案是以天然氣部分氧化制取的乙炔為原料,副產的合成氣用于生產甲醇,所得甲醇與一氧化碳反應生產乙酸,最后乙炔與乙酸合成 VAc。國內主流裝置都采用乙炔法,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生產裝置都靠近原料產地,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在生產成本上乙炔法有明顯的優勢,但在產品質量和環保方面并不占優,且遠離國內主要消費市場。據悉,為了提高產品的環保性能,乙炔法生產企業增建一套脫苯裝置,至少需投資 800 萬元,同時還會增加大量的后期運行維護費用。根據目前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天然氣乙炔法產品通過這種脫苯裝置可以降低原有產品中的苯含量,但其含量仍然是乙烯法產品的 4 倍以上。鑒于目前國際、國內的環保形勢,VAc 產品在環保性能上必須有所提高,方能面對越來嚴格的環保制度的更新和環保執法。3 種工藝優劣勢的比較見表 2。
2008-2013年,世界 VAc 生產能力以年均3% 的速度遞增。隨著歐美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及產業東移,亞洲成為 VAc 生產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到 2013 年,全球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亞洲地區,該地區產能達 4. 565 Mt /a,與上年相比上升11. 6% 。截止到 2013 年底,世界 VAc 的生產能力達到 7. 685 Mt /a, 較上年增長5. 1% ; 產量回升至5. 628 Mt,同比上升 3. 1%。亞洲、北美和西歐仍是 VAc 的主要產地,分別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59. 4%,22. 2% ,11. 8%,其中亞洲所占比例持續提升。2009 年,受上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需求出現負增長, 由上年的 5. 13 Mt 減少到 4. 80 Mt。近幾年全球需求復蘇明顯,到 2010 年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2013 年世界 VAc 的消費量為5.89 Mt,同比增長 2. 4%,亞洲、北美和西歐同樣也是其主要消費地區,合計為5.32Mt,占世界消費總量的 93. 7% 。2015 年我國 VAc 產能為3. 05 Mt /a, 較 2014年增長 160 kt /a,去除如云南云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湘維有限公司、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長期閑置產能,有效產能為 2. 35 Mt /a。其中,電石乙炔法產能 1. 27 Mt /a,占我國 VAc 總產能的54%,乙烯法產能占25% ,天然氣乙炔法占21%。2015 年國內 VAc 市場行情慘淡,而2016年宏觀經濟環境仍未出現好轉,且國內仍有新裝置計劃投產,安全檢查、環保要求提高和淘汰落后產能仍將延續,市場供需矛盾難有明顯緩解,VAc 行業仍面臨嚴峻考驗。從VAc 的下游產品分布來看,雖然目前 PVA 依然是其主要下游產品,然而該產品在未來幾年的需求占比可能會出現下降,聚乙酸乙烯酯、EVA 樹脂和 VAE 乳液等會成為未來推動 VAc 行業的主要需求驅動力。初步預計未來幾年我國 VAc 下游領域仍將得到一定發展,后期我國對 VAc 需求能增至超過 2 Mt/a。
用于制備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由于聚乙酸乙烯酯具有特殊的流變特性和良好的粘結性能,它被廣泛用在涂料、造紙、粘結等領域。由于乙酸乙烯酯單體的特殊性(非共軛烯烴,單體活性低),聚乙酸乙烯酯僅能通過自由基加成聚合法制備。因此,合成支化聚乙酸乙烯酯也僅能使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法來實現。CN201711021741.8提供一種可用于工業化的制備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案。本發明的目的由以下技術措施實現,其中所述原料份數除特殊說明外,均為重量 份數。制備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典型配方如下:
乙酸乙烯酯 10~100份
支化單體 0~6份
氧化劑 0~6份
溶劑 0~100份
反應時間 0.5~24小時
其中,支化單體為同時含有可自由基共聚的碳-碳雙鍵和可與氧化劑共同引發自由基聚合的二甲氨基團的化合物;氧化劑為過氧化物,包括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十二酰,及其混合物;溶劑選自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醇,及其混合物;
制備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操作方法:在10~80℃溫度范圍內,將10~100份乙酸乙烯 酯、0~6份支化單體及0~6份氧化劑溶入0~100份有機溶劑中,反應0.5~24小時后,將溶 液滴入10倍冰環己烷中沉淀分離,得到絮狀聚合物,完全溶解于丙酮后再次滴入冰環己烷中沉淀分離,如此循環兩次。放入真空烘箱中30℃下干燥,得到支化聚乙酸乙烯酯。
[1] 化合物詞典
[2]繆冬.乙酸乙烯酯產業供需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術與經濟,2017,33(02):17-20.
[3]CN201711021741.8 一種制備支化聚乙酸乙烯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