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2-三氟甲基-2-丙醇具有止吐、局部麻醉、消毒和鎮靜作用,主要用于惡心、嘔吐、暈車暈船、失眠及局部疼痛等治療,也可以作為防腐劑用于注射液中,迄今為止,2-三氟甲基-2-丙醇醇仍然是某些止吐藥物和鎮靜劑的有效成分之一2-三氟甲基-2-丙醇的經典合成方法,是讓丙酮和氯仿在氫氧化鉀或氨基鈉的作用下,發生親核加成反應:
此方法的合成設計合理,合成路線也簡單明了;其主要缺點是,反應必需控制在-15-100℃下進行,作用時間長達36~48h,后處理操作亦頗嫌繁贅。
目前,相轉移催化法(PTC)已經比較廣泛地被應用于有機合成,越來越備受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本文嘗試應用PTC合成2-三氟甲基-2-丙醇。事實證明,該法反應條件溫和、作用時間較短、操作簡便、副反應少,雖然產率相對較低,但產品純度高,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其可能的反應機理為:
在250ml三頸燒瓶中,加入37ml丙酮、40ml氯仿(均約為0。5mol)和20g聚乙二醇-400約05mol),冰浴冷卻至5℃,攪拌下分批加入14g氫氧化鈉粉末(0。35mol,約2h30min加完),維持溫度5一10℃,繼續攪拌反應2h30min。將反應混合物抽濾,用10~20ml丙酮洗滌濾渣。合并濾液和洗滌液,進行蒸餾,直到把未反應的丙酮和氯仿基本蒸完之后,改用水蒸氣蒸餾,將產品蒸出(產品的大部分結附在冷凝管的內壁上,注意收集完全)。把從冷凝內壁收集的固體傾回接收瓶,再抽濾。用少量水洗滌晶體。
待結晶體完全干燥后測溶點,含0.5mol結晶水的2-三氟甲基-2-丙醇的熔點為80~81℃。最后,采用半微量燃燒法和氧瓶燃燒法進行C、H和lC元素分析,并以紅外光譜法(紅外分光光度計為SHIMADZUIR-470)作產品的結構鑒定。
[1]林慧, 龐素娟, & 陳澤林. (1994). 2-(三氯甲基)-2-丙醇的相轉移催化法合成研究.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 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