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下圖顯示了群青藍和普魯士藍的顏色對比示意圖:
左邊是非常鮮艷的群青藍,右邊是普魯士藍,很明顯普魯士藍要比群青藍要暗,但也不妨礙它成為當時畫家作為藍色顏料的首選。
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
顏料代碼:顏料藍27、Pigment Blue 27(縮寫PB 27),77510
一般用于油畫顏料,油漆,墨水等。由于德國的前身普魯士軍隊的制服顏色就是使用該種顏色,所以命名為普魯士藍。
對于如何發明這個普魯士藍有兩個版本,但發明人是確定的,是顏料工人迪斯巴赫(Diesbach)。
這種藍色的面世純屬意外。1704年,在柏林一位叫做迪斯巴赫(Diesbach)的化學家、涂料制作商急著要生產一種名為“Florentine lake”的紅色顏料(胭脂紅),需要沸煮的胭脂蟲、明礬、硫酸鐵和碳酸鉀。因為缺少最后一種堿,他從煉金術士約翰·康拉德·迪佩爾(Johann Conrad Dippel)處借了一些,卻并不知道那些原料已經被所謂的“動物油”污染了,迪佩爾用血液和其他動物身上提煉出來的材料混合而成,當做“萬靈藥”出售。早上迪佩爾回來時發現了深藍色的物質,這多虧了鐵氰化物的出現。兩人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新色彩的商業潛力,開始獨立生產這種顏料,在普魯士法庭賣給藝術家們。
18世紀有一個名叫迪斯巴赫的德國人,他是制造和使用涂料的工人,因此對各種有顏色的物質都感興趣。
有一次,狄斯巴赫將草木灰和牛血混合在一起進行焙燒,再用水浸取焙燒后的物質,過濾掉不溶解的物質以后,得到清亮的溶液,把溶液蒸濃以后,便析出一種黃色的晶體。當狄斯巴赫將這種黃色晶體放進三氯化鐵的溶液中,便產生了一種顏色很鮮艷的藍色沉淀。狄斯巴赫經過進一步的試驗,這種藍色沉淀竟然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涂料。想用便宜的原料制造出性能良好的涂料。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牛血中含有碳和氮兩種元素,這兩種物質發生反應,便可得到亞鐵氰化鉀,它便是狄斯巴赫得到的黃色晶體,由于它是從牛血中制得的,又是黃色晶體,因此更多的人稱它為黃血鹽。它與三氯化鐵反應后,得到六氰合鐵酸鐵,也就是普魯士藍。
反應方程式:
3K4Fe(CN)6 + 4FeCl3 → Fe4[Fe(CN)6]3 + 12KCl
普魯士藍可以通過氯化鐵FeCl 3與溶液中的亞鐵氰化鉀K 4 [Fe(CN)6 ]的反應來制備。
(1)將氯化鐵FeCl 3(左)和亞鐵氰化鉀K 4 [Fe(CN)6 ]的溶液倒在一起
(2)然后將所得沉淀物過濾,干燥并在研缽中均化。
特別指出,FDA已經確定,在批準的新藥申請(NDA)的條件下制造的500毫克普魯士藍膠囊可以被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療已知或疑似內部污染的放射性銫,放射性鉈或非放射性鉈。這項決定是基于仔細審查發表的文獻文章,其中包含暴露于高水平鉈或銫-137并用普魯士藍進行有效治療的人的報告,數據和經驗。
放射性銫,放射性鉈或非放射性鉈中毒后可給予普魯士藍行解毒治療,可置換普魯士藍上的鉀離子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質,隨糞便排出體外。嚴重的中毒患者,血液凈化是加速毒物排泄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