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综合资源,亚洲、欧美、都市、激情、校园、乱伦,憨豆网现在改名叫啥,一级黄色日逼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73-22-3 > 73-22-3 /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73-22-3 /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L-色氨酸是含有吲哚基的中性芳香族氨基酸,是人體和動物生命活動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對人和動物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被稱為第二必需氨基酸,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飼料等方面。目前利用微生物生產L-色氨酸的方法主要有酶法、微生物轉化法和微生物發酵法,其中微生物發酵法是大規模生產 L-色氨酸的首選技術, 現常用菌株有大腸桿菌、谷氨酸棒桿菌。大腸桿菌具有生長速度快、培養成本低、遺傳背景清楚、易實現高密度培養等優點,因而重組大腸桿菌得到廣泛地應用。發酵法生產 L-色氨酸的過程中需要加堿調節pH 來維持菌體的最適生長。目前能實現工藝要求的 pH 調控劑主要有鈉鹽、鈣鹽、鎂鹽以及濃氨水,前三者有試劑消耗量大、價格昂貴、下游提取工藝復雜等缺點,而采用氨水調節 pH,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試劑,生成的副產物少,具有閉合、清潔、廉價和高效等優點。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大腸桿菌高密度發酵條件下, 細胞產生大量的乙酸和 CO2,可使 pH 值顯著降低, 需要通過自動流加氨水控制 pH 在 7,銨鹽可以作為發酵過程中的營養物和緩沖劑,但高濃度的 NH4 + 會嚴重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研究了 NH4 + 對重組大腸桿菌 E. coli TRTH發酵生產 L-色氨酸的影響,分析了 NH4 + 對菌體抑制作用的機理,確定了 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的最適 NH4 + 濃度,顯著提高了菌體生物量與 L-色氨酸產量。

L-色氨酸發酵過程分析

在 30 L 自控發酵罐上進行補料分批發酵,每隔 2 h測定菌體生物量、L-色氨酸產量、NH4+ 濃度及比生長速率等參數。

由圖 1 可知,NH4 + 大約從 6 h 時開始積累, 且隨著菌體比生長速率的增大迅速積累, 20 h 達到最大值190. 32mmol /L, 隨后 NH4 + 逐漸被消耗, 基本維持在150mmol /L。0 ~ 6h, 菌體不產酸, 發酵液的 pH 保持穩定,不需流加氨水, 進入對數期后, 菌體開始產酸需流加氨水來維持 pH 值,隨著氨水的補入, 發酵液中的NH4+ 累積濃度逐漸增大,當 NH4 + 濃度高于 170 mmol /L 時會嚴重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導致產酸受阻 。由此可見,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 NH4 + 的積累主要表現在對數生長期中后期,因此有必要考察 NH4 + 濃度對 L-色氨酸發酵中后期的影響。

NH4+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控制 NH4 + 濃度在 120 mmol /L 以下及在發酵 14 h 后向發酵培養基中添加 0、2、5 g /L 的硫酸銨, 考察不同 NH4 + 濃度對菌體生長和 L-色氨酸產量的影響( 圖 2) 。從圖 2 可以看出,與未添加硫酸銨相比,14 h 添加2 g /L 與 5 g /L 硫酸銨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 NH4 + 的最大累積濃度分別達到256. 67 mmol /L 和 327. 51 mmol /L,對菌體生長和 L-色氨酸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且抑制程度隨著 NH4 + 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其中硫酸銨添加量為 2 g /L 時,菌體生物量和 L-色氨酸產量分別下降23. 85% 和 17. 71% ; 硫酸銨添加量為 5g /L 時, 菌體生物量和 L-色氨酸產量僅為 22. 39 g /L,20. 12 g /L,分別下降了 35. 01% 和 25. 73% 。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NH4+ 對 L-色氨酸發酵過程的抑制還表現在使菌體過早的衰老、自溶, 未添加硫酸銨時,26 h 后菌體進入穩定期; 添加 2 g /L 硫酸銨時,24h 后菌體進入穩定期; 而添加 5 g /L 硫酸銨時,21 h 后菌體就基本就進入穩定期,25 h 后菌體生物量下降, 細胞開始自溶,進入衰退期; 控制 NH4 + 濃度在 120 mmol /L 以下時, 菌體對數生長期延長至 30 h,比生長速率和比產酸速率增大,菌體生物量和 L-色氨酸產量分別提高 12.16% 和19. 80% 。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NH4+ 對 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有機酸積累的影響

利用液相色譜法對不同 NH4 +濃度發酵液的有機酸組成進行分析( 圖 3) 。隨著發酵液中 NH4 + 濃度的增大,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有機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幅不大。未添加硫酸銨時, L-色氨酸發酵過程中丙酮酸、乳酸、乙酸的累積濃度分別為 0. 04g /L 、0. 23g /L 和 2. 46g /L; 添加 2g /L硫酸銨時為 0. 06g /L、0. 42g /L 和 3. 06g /L; 添加 5g /L 時為0. 07g /L、0. 54g /L和 3. 31g /L; 控制 NH4 + 濃度在 120mmol /L 以下時為0. 21g /L、0. 03g /L 和 2. 23g /L。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NH4+ 對 L-色氨酸發酵過程耗糖速率的影響

在 30 L 自控發酵罐上進行補料分批發酵,每隔 2 h測定發酵液中葡萄糖濃度( 圖4) 。測定結果表明,隨著NH4+ 濃度的增加, 菌體耗糖速率減慢。由此可見, 說明 NH4 + 影響大腸桿菌對糖類的代謝。

討 論

重組大腸桿菌高密度發酵技術已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培養過程中菌體過早的衰老、自溶、比活性較低, 這主要是由于細菌產生的有害代謝物對重組菌存在抑制作用。高濃度的 NH4 + 對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現為 NH4 + 濃度增高所產生的毒化作用和 pH 值上升改變細胞生長環境這兩方面, pH 值的改變降低了胞外營養物質的解離度和細胞膜的通透性,干擾了菌體的初級代謝,進而影響菌體的生長和產物的合成。葉貴子等通過選育耐銨型產琥珀酸放線桿菌, 使得琥珀酸產量比出發菌提高180. 5% 。鄭夢杰等通過檢測鏈霉菌發酵過程中相關酶的活力,發現培養基中的 NH4 + 通過作用于糖代謝過程中的多個位點實現對細胞合成代謝的抑制, 總體致使 PP途徑減弱, NADPH 生成速率減慢, TCA 循環加強。

發酵生產 L-色氨酸的代謝流量分析結果表明, NH4 + 濃度的增加,造成 EMP 途徑的代謝流量增加 7.31% , PP 途徑的代謝流降低 7. 14% , TCA 循環的代謝流量增加22. 04% 。PP 途徑流量減小,NADPH 生成速率減慢,TCA 循環加強, 能量代謝速率加快, 造成胞內 ATP 積累,ATP 積累至一定濃度時,可反饋抑制 EMP 途徑中某些酶的活性,降低糖的酵解速率, 從而影響細胞的生長和某些代謝產物的合成。

NH4 + 對 L-色氨酸發酵的影響

利用 NaOH 和氨水混合補料,控制 NH4 + 濃度在120 mmol /L 以下,解除了 NH4 + 對菌體生長和產物生成的抑制,使得菌體生物量和 L-色氨酸產量大幅提高,且實現了高密度發酵培養, 這對工業化發酵生產 L-色氨酸提供了理論依據并具有一定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