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質子泵抑制劑(PPIs)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卓艾綜合征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現已成為胃酸分泌異常及相關疾病的一線藥物。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藥物聯用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雷貝拉唑、奧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是臨床常用的PPIs,這三種藥物他們都有哪些區別呢?
H+-K+-ATP酶(質子泵)存在于胃壁細胞中,是胃酸分泌的最終環節。PPIs屬于“前藥”,首先在胃壁細胞中轉化為次磺酸和亞磺酰胺(活化物),然后與H+-K+-ATP酶結合而使酶失活,進而抑制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分泌同時減少。
奧美拉唑,主要經CYP2C19代謝,個體差異大;埃索美拉唑為奧美拉唑的左旋異構體,經CYP3A4和CYP2C19代謝,抑酸作用強于其它PPIs;雷貝拉唑主要為非酶代謝途徑,不依賴于CYP2C19,抑酸作用強,起效更快。
胃酸可破壞PPIs,口服制劑均為腸溶片,不能嚼碎和壓碎后服用;晨起時胃壁細胞上新生質子泵最多,因此建議晨起服用;進餐可使質子泵活化,因此建議早餐前0.5~1h服用,如每日2次,另一次應在晚餐前0.5~1h服用。
奧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對CYP2C19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應避免與氯吡格雷合用;雷貝拉唑對CYP2C19的影響不明顯,可與氯吡格雷合用。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治療方案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常用的藥,1.是以抗生素為主,輔加抑酸劑(鉍劑)的方案,2.是以質子泵抑制劑的方案。
治療方案的選擇原則是:
①采用聯合用藥方法
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經濟上可承受性。
目前國內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案為“鉍劑四聯方案”:PPI+鉍劑+2種抗菌藥物,療程為14d。因為CYP2C19存在基因多態性(快代謝,中速代謝,慢代謝),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受CYP2C19酶基因多態性影響小,可優選選用。
用法用量:埃索美拉唑(20mg)或雷貝拉唑(10~20mg),2次/日,餐前半小時口服。
另外:阿莫西林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用強,不易產生耐藥,不過敏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首選抗生素。青霉素過敏者可用耐藥率低的四環素替代阿莫西林。
青霉素過敏者可選擇:
1、四環素+甲硝唑或呋喃酮
2、四環素+左氧氟沙星
3、克拉霉素+呋喃酮
4、克拉霉素+甲硝唑
5、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注:難以獲得四環素或四環素有禁忌時,可選擇第3、4、5種抗生素組合方案。注意方案4和5組合的2種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耐藥率已很高,如果選用,應盡可能將療程延長至14d。
鉍劑:鉍劑的主要作用是對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額外地增加30%~40%的根除率,標準劑量鉍劑為枸櫞酸鉍鉀220mg(果膠鉍標準劑量待確定)。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不推薦用于初次治療,可作為補救治療的備選方案。以上方案10或14天一個療程,治療結束后1個月復查。一旦開始治療,必須堅持,不可隨意中斷或停止,否則易引起菌群耐藥性給日后根除帶來更大的困難。
1、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國內未批準PPIs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若妊娠期婦女必須使用,可選用雷貝拉唑(B級)、慎用埃索美拉唑(C級)和奧美拉唑(C級);若哺乳期婦女必須使用,可選埃索美拉唑(L2)和奧美拉唑(L2),慎用雷貝拉唑(L3)。
2、兒童:國內,三種PPI因尚缺乏兒童安全性研究資料和臨床用藥經驗,不推薦使用。國外,奧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口服可用于1歲以上兒童胃食管反流以及食管糜爛的治療。
3、老年人:老年人使用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無需調整劑量;雷貝拉唑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一般老年人肝功能低下,應密切監測副作用。
4、肝腎功能障礙患者:腎功能損害患者,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均無需調整劑量;肝功能損害患者,可選用埃索美拉唑,慎用雷貝拉唑。
PPIs常見不良反應(1~10%)為胃腸道不良反應,如腹痛、腹瀉、惡心、便秘等,這些反應可能沒有劑量相關性。PPIs可引起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常見頭痛,偶見(<1%)睡眠障礙、罕見可逆性精神錯亂、攻擊和幻覺等。另外對有藥物過敏史者及高齡者慎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