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乳果糖(英語:Lactulose)是一種不會被吸收的糖,用來治療便秘和高血氨癥。當治療便秘時須以口服給藥,治療肝性腦病時則可以口服或直腸給藥。乳果糖通常在口服8-12小時后起效,但是治療便秘時則可能需要2天的時間。乳果糖最早于1929年被首次合成,1950年代后開始用于藥療用途。本品列名于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為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藥物之一。乳果糖為學名藥,每劑批發價約 0.18 美金,在美國30劑液劑約值20美金。
自1960年開始,乳果糖就已被批準作為治療便秘的藥物,且在各年齡段均可使用。乳果糖是一種緩瀉藥,主要用于減輕便秘,服用后24~48h起效。因其性質穩定,在其到達腸道后,化學性質未發生改變,且腸道細菌識別乳果糖為活性物質。因此,腸道蠕動增加,保持了腸道內物質的流動,達到通便的效果。由于小腸內特異性的二糖水解酶的缺失,乳果糖在小腸內并不能被消化,其到達結腸后仍然保持穩定,而后才被一些可利用的細菌(如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及 L-bifidus)消耗。在該消耗過程中,乳果糖被分解為乳酸及甲酸等有機酸。
在結腸中,乳果糖在細菌代謝過程中被降解為短鏈脂肪酸。因此,腸道環境的酸化、滲透壓的增高以及糞便體積的增大,都可能會導致腸道pH值的降低。這種腸道pH值得降低導致了銨離子的合成,但這類物質和氨氮類物質不同,并不會透過腸黏膜。這可使得乳果糖成為一種瀉藥,使得糞便通過速度得到了提升,并且這有利于良好排便習慣的形成。
Schumann報道了乳果糖對非傷寒型沙門氏菌的抑制作用。在此項研究中,病人在服用乳果糖4周后,沙門氏菌的排出率高達 68.6%。相比之下,未服用乳果糖的成年人的沙門氏菌排出率較低。另外有實驗結果顯示,服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沙門氏菌脫落期更長,達4周。相比之下,服用乳果糖病人腸道的沙門氏菌脫落期更短。
腸炎類疾病一般是由于結腸或小腸感染導致的。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是兩種主要的慢性炎癥性腸病。乳果糖對細菌及細菌內毒素影響的相關研究為乳果糖治療炎癥性腸病提供了良好的理論證據。乳果糖類藥物會刺激腸炎病人小腸內低分子量有機酸的合成,并導致環境pH的降低,促進有益菌種乳酸菌等生長,并抑制感染類細菌的滋生。乳果糖對腸道可造成一系列影響,包括調整腸道菌群比例、減少病原菌的生長、減少尿道及呼吸道感染、減少腸道內毒素含量、減少腸道內毒素的吸收、改變便秘病人腸道蠕動規律等。因此,乳果糖提供了一種新型治療腸道感染的治療方式。對長期服用乳果糖病人的后續調查證實,乳果糖可減少腸道疾病的復發頻率。
食物中的礦物質較難于被人體吸收,實驗證實乳果糖可增加人體對食物中礦物質的吸收效果。試驗研究了乳果糖對成年人的鈣鎂吸收效果,結果發現鈣鎂的吸收隨著乳果糖濃度的增大而增加。
腸道中的膽汁酸起到了吸收脂肪的重要作用,但膽汁酸含量過高,會引起肝病的發生。乳果糖可通過刺激雙歧桿菌的生長對腸道pH值進行有效調節,其對膽汁酸的代謝過程影響也有研究。服用乳果糖之后,糞便中膽汁酸含量有了明顯降低。一些其他的研究顯示,服用乳果糖后糞便重量得到增加,但糞便干重降低,腸道蠕動并未出現明顯變化。在服用乳果糖6至12周后,糞便pH得到了降低。對于年長者的實驗結果顯示,脫氧膽酸在膽汁中的水平較高,但膽酸含量較低。總之,乳果糖的服用有助于降低腸道中膽汁酸的濃度。
乳果糖作為一種緩瀉藥,可有效減少腸道內細菌產生的氨氮類物質,并促使其排出體外。乳果糖可被結腸內部分細菌水解,水解產物可使結腸內有益細菌增殖,提高其生物量。然而,細菌生長過程中,氨氮類物質是必須因子,但是產生氨氮類物質的過程隨著腸道內pH的降低而被迫停止。在不受pH的影響條件下,乳果糖發揮了結合細菌蛋白質中氨氮類物質的作用,使其排出體外氨氮類物質濃度降低。
現有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失衡在NAFL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從腸道入手治療NAFLD調整腸道微生態是脂肪肝的治療方法。而益生元作為一種有效調節腸道菌群的手段,已廣泛應用于治療和預防許多疾病。現有的研究已經證實,包括菊粉,其他寡糖、乳果糖、抗性淀粉和膳食纖維等低聚果糖具有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特性。乳果糖等益生元雖然被推薦用于防治肥胖相關的NAFLD,但是相關臨床研究的證據較少,有待更多更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支持。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腸道菌群紊亂和腸道通透性增加,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易引起菌群移位及內毒素血癥,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紊亂,促進和加重肝硬化各種并發癥發生和發展。研究顯示乳果糖具有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道通透性,從而阻止腸道細菌和內毒素移位作用。Prasad等研究了乳果糖治療病人肝性腦病的效果。實驗結果發現服用乳果糖治療后,病人神經異常的發生率有了降低。并且,病人的認知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存在腸道運動功能異常和腸道通透性增加,引起腸道細菌過度生長和細菌移位,導致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并引起胰腺壞死和膿毒癥感染,其中腸源性感染是導致急性胰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恢復腸道屏障功能和防止腸道細菌移位,已成為防治急性胰腺炎并發癥和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因此,乳果糖為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提供了一個新途徑。
乳果糖是對人體無毒無害的一種糖類替代品,并且在建議服用的劑量下,并不會增加人體血糖。另外,在功能性食品快速發展的今天,不能被人體消化的寡糖需求量連年增加。相比于纖維素、抗性淀粉等其他產品,乳果糖有著更好的腸道潤滑、促迚腸道蠕動及增加免疫力的作用。乳果糖作為改善腸道菌群重要益生元 和抗氧化劑,隨著醫學證據的增加,將會越來越受到 重視
乳果糖常見的副作用包含腹脹和腹部絞痛。本品也可能導致電解質平衡問題,進而引發腹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妊娠期間用藥對胎兒有影響,哺乳期間用藥也被認為是安全的。本品被分類為滲透通便的藥物。